掃一掃,關注金磐集團
金磐5 金磐
  • 聯系我們
  • 地址:浙江省金華市永康街999號
    電話:0579-83737100
    傳真:0579-83737128
    郵箱:hr@zjjpjs.com
    網址:www.hnfeiting.com

  • 新聞中心

建筑企業必須做好新常態的戰略應對

* 發布時間:2015/08/29 * 來源: * 瀏覽:

    2014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征,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多數專家認為,新常態主要有四個特征:

    一是中高速。新常態的最基本特征是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耀8%的中高速增長。二是優結構。產業結構方面,第三產業逐步成為產業主體, 今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占GDP 的比例攀升至46.6%,新常態下,服務業比重上升將是長期趨勢;需求結構方面,消費需求逐步成為需求主體。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4.4%,投資為48.5%,出口則是負2.9%。城鄉區域結構方面,城鄉區域差距將逐步縮小。城鎮人口數量超過農村人口,城鎮化加速。收入分配結構方面,居民收入占GDP 的比例上升,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據瑞士信貸發布的預測數據,未來5 年內,中國的工資收入年均增速將超過GDP 增速。三是新動力。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1998 年至2008 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年均增速高達35.6%,而到2013 年降至12.2%,今年1耀5 月僅為5.8%。制造業的持續艱難表明,隨著勞動力、資源、土地等價格上揚,過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科技創新上來。四是多挑戰。新常態下面臨新的挑戰,一些不確定性風險顯性化。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但樓市風險、地方債風險、金融風險等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這些風險因素相互關聯,有時一個點的爆發也可能引起連鎖反應。

    綜合這些特征不難看出,我國當前的經濟新常態,實質上就是經濟發展告別過去傳統粗放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階段。面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征,建筑企業應該在戰略層面上如何應對呢?

    一要應時而為,做好中高速增長的心里準備。“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年均增長11.2%,建筑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6%,建筑業增長率高出宏觀經濟增長率約15 個百分點;2011 年我國經濟增長9.2%,建筑業增長21%;2012 年經濟增長7.8%,建筑業增長了17.8%;2013 年經濟增長7.7%,建筑業增長了16.1%。可以看出,進入“十二五”以來,建筑業增長率在逐年下降,而且高于經濟增長率的幅度已經持續收窄,降到了10 個百分點以下。建筑業是靠投資拉動的,在新常態下,投資對經濟的貢獻率已從過去的52%降到現在的48%,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2013 年8月的20.3%連續11 個月下降,今年1耀8 月降到了16.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8 個百分點。建筑業嘗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甜頭,享受了高增長,但現在到了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固定資產投資減少的影響,建筑業勢必首當其沖。1~8月,在建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只有12.4%,增速比1耀7 月份回落0.7 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也只有14.9%,建筑業也將告別20%以上的高增長,保持中高速增長。因此,建筑企業必須徹底擺脫“速度情結”,從對國家出臺刺激政策、放松房地產調控、加大固定資產投資的期待中走出來,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認真研究固定資產投資調整的方向,以受不了、等不起、慢不得的心態,將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大膽地調整經營結構,尋找能夠進入的新施工領域,拓展建筑業主業的生存空間。

    二要主動作為,力爭搭上先進生產力的順風車。7 月29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了“三遵循三發展”的方針,即“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不饒人,規律教訓人,規律懲罰人,規律也獎勵人,要想發展好,就要講規律。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優化,先進生產力不斷產生、擴張,落后生產力不斷萎縮、退出,既涌現一系列新的增長點,也使一些行業付出產能過剩等沉重代價,行業內企業的洗牌也將成為常態,因此,新常態下的結構優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好常態”、“富常態”。

     我們可以從固定資產投資方向的變化對建筑業結構的調整有一個預判。分產業看,我國今年1耀8 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形勢,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6.3%,增速比1~7月份提高1.2 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7%,增速回落0.2 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8.2%。可以看出,農林牧漁業和服務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形勢較好,第二產業受產能過剩的影響,投資積極性比較低。因此國內建筑業的主要增長點在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我國產業結構已經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將保持增長。第三產業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23.5%,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0.6%,增速提高1 個百分點。中國鐵路總公司今年多次調增投資計劃,今年的投資規模將達到8000 億元。最近國務院印發《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11 方面35條政策措施,其中要求規劃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這些工程包括鐵路方面14 項,公路方面7 項,機場方面10 項,城市軌道交通方面3 項,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方面6項,水利設施建設方面10 余項。核電、頁巖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體系建設方面若干項。河北今年將在交通設施建設、能源項目、城市基礎設施、生態修復工程、重點產業支撐項目、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等六個領域計劃投資12135 億元。這些投資項目代表了宏觀固定資產投資的方向,是施工企業發展的新空間和新增長點。

    三要大有作為,讓科技成為企業發展的第一引擎。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過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科技創新上來。以人口紅利的消失為例,建筑企業已經飽受人工費持續增長的煎熬,人工費虧損成為行業盈利的第一殺手。在新常態下,預計未來5 年內中國的工資收入年均增速將達19%,超過GDP增速。可以預測,在新生代農民工紛紛逃避建筑業、農民工老化的大背景下,建筑人工費上漲仍將持續。建筑工業化既是施工企業被勞務公司綁架或者倒逼的無奈選擇,也是行業的大勢所趨,是我國房屋建筑工程的發展方向。據相關數據顯示,工業化建筑施工工期比傳統工期短35%,混凝土損耗量、鋼材損耗量、施工用水均少60%,施工垃圾少80%,現場技術人員少60%,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2014 年8 月24 日是建筑業職工都應該記住的日子,這一天,10 幢3D 打印建筑在上海交付使用。10 幢小屋的建筑過程僅花費24 小時。打印建筑“油墨”中的細骨料,其80%成分是由從礦山尾礦石廢棄物和建筑垃圾中分離出的再生石、再生沙。與傳統建筑施工相比,3D 打印建筑可節約建筑材料50%、縮短工期50%、減少人工50%。如今,BIM 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綠色施工技術、超高層施工技術等已成風起云涌之勢。可以預期,建筑業的技術革命已經開始,隨著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靠關系承攬工程的時代終將結束,科技才是施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要因勢而為,把握好房地產產業的發展節奏。新常態的多風險的特征在房地產業表現尤為突出,這是多年累加的結果。樓市風險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今年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6%,銷售額下降6.7%。盡管截至7 月底,46 個限購城市中已有超過半數城市放松限購,但當下樓市依然冷清。房地產銷售面積及銷售額增速已經從去年1~7 月的25.8%和37.8%下降到今年1~8月的-8.3%和-8.9%,兩項指標的降幅均比1~7 月份擴大0.7 個百分點。雖然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城鎮化速度將不斷加快,但房地產開發企業存在較強的觀望心態,投資活動更趨謹慎。許多建筑企業把房地產列為第二主業。在這樣的形勢下,房地產開發不能固守慣性思維,要徹底與市場接軌,以銷售為導向掌握開發新盤的定位和節奏,避免盲目上項目。要在項目選址、戶型設計、銷售策劃等方面做好顧客調查,讓顧客說了算,真正走進購房者的心里,滿足顧客的需求。

    五要奮發有為,走以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之路。本屆政府用“微刺激”取代了大規模投資的刺激政策,而且更加注重市場機制的作用,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將進一步簡政放權,將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 項以上,使得放權力度和深度不斷延伸,凸顯政府改革決心。建筑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也在積極響應政府改革。一方面告別粗放經營,嘗試進入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另一方面加強自身內部市場改革,完善內控機制,增強企業市場靈活性,以建立適應新時代特征的經營機制和模式。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改革也提上日程,改革方案將提高國企利潤上繳比例,重點考核國企資產運行質量和效率,以促使國企在提高資產運行質量上多下功夫。據統計,2013 年國企的平均資產回報率為4.43%,遠低于其他類型的企業。為此,國有企業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結構調整、市場模式、混合所有制等方面籌劃深度改革。建筑企業必須從企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喜悅中走出來,痛下決心,走向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的探索之路,徹底擺脫企業長期面臨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下、資產運行質量不高等問題。為使企業實現由量到質的轉變,一方面把經濟效益的提升作為工作重心,通過提升產品層次、擴大優勢及前沿產品的比重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進行市場化改革,完善創新內控機制和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施展企業的市場靈活性,通過市場化手段推動企業大發展。

上一篇:2015年行業發展新趨勢與新熱點
下一篇:績效管理需“以終為始”
日本不卡免费新一二三区,久久久一本二本三本,免费国产a国产,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 曰本久久免费精品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久 | 伊人蕉影院久亚洲高清 |